首页 栏目首页 > 消费 > 正文

24座万亿城市公布上半年成绩单:南通亮眼,东莞着急

上半年万亿城市的增长与挑战:南通进步最明显,东莞垫底令人着急,城市研究室,17分钟

8月10日,随着郑州市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。至此,全国24座万亿城市上半年的“成绩单”已全部出炉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总体来看,这份榜单基本算是平稳,有一些惊喜,但不多。

今年上半年以来,24座万亿城市,究竟谁在加速?谁在突围?又有什么“黑马”产生,不妨一起来看看。

首先看下经济总量排名:今年上半年,24座城市的经济总量都超过5000亿元,其中前七位的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重庆、广州、苏州、成都均超过1万亿元。

上海(21390.17亿元)和北京(20621.3亿元)毫无悬念依旧稳坐前两位,但与第三名的深圳(16297.6亿元)再次拉开了差距。

不过,深圳也与一直“纠缠不清”的重庆(14345.95亿元)拉大差距,坐稳了中国经济“第三城”的位置。

倒是第五名的广州(14130.69亿元)与重庆差距不大,后者随时都有机会“翻盘”。

2022年,重庆经济总量领先广州290亿元,今年上半年却被广州反超,彼此只差215.26亿元,相信下半年两城之间会继续上演一出“好戏”。

排名苏州(11458.4亿元)之后的成都(10705.49亿元)虽是第七位,却是首次上半年GDP突破万亿元。

今年上半年,成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.1%。五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.2%,其中,电子信息产业、装备制造业增长均超过7.5%,医药健康产业增长达到了10.8%,特别是“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”的召开,狠狠吸引了一波眼球。

成都大运村 来源:南方周末

第八位的杭州(9602亿元)和第九位的武汉(9503.33亿元),彼此也“较劲”多年。2022年,加速恢复的武汉超过杭州,排名第八,彼此相差113.43亿元。可今年一季度,杭州又反超武汉约405.22亿后,再没给武汉机会。

从杭州和武汉上半年经济总量判断,这两座城市后劲十足,今年年底跨入2万亿城市可能性非常大。

这也意味着中国万亿城市中,2万亿城市或许将达到9座。

十强榜单上,南京(8316.92亿元)依然是“守门员”,领先后面的天津约474亿元。

参考去年,万亿城市十强城市排名较为平稳,即便有些变化,也需等到年底再做结论。

反倒是其他“新晋”万亿城市的排名,有些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的感觉。

其中,南通(6032.43亿元)与合肥(5841.80亿元)最值得关注。

这两座城市分别较2022年上升5位、2位,超过福州、泉州,挺进20强,分列第18名、第19名。

南通上半年的经济总量算是万亿城市中的一匹“黑马”,一口气超过福州、泉州、济南、合肥、西安,排名连升五位,从原来第23名上升到18名,经济增速还以7%排在上海之后。

南通以纺织、化纤、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为支撑,并积极发展新能源、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,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的质量和效益,“十三五”以来就一直保持快速增长。

数据显示,上半年南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%。船舶海工、高端纺织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新一代信息技术,是南通划定的六大千亿级重点产业集群。今年上半年,南通市六个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合计增长11.3%。

我国首艘智能型FPSO“海洋石油123”  来源:南通海事局

数据显示,南通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.4%,且全部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GDP增幅0.8个百分点,因此在所有门类中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最高,达到46.9%,拉动GDP增长3.3个百分点。

自然,南通的经济“飙升”也与上海隔江相望,通过苏通大桥、长江大桥以及沪通铁路,积极融入上海,承接产业转移有关。

合肥这次紧随南通之后,反超济南、泉州,排名上升两位,排名19位,既在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。

作为“最牛风投城市”,合肥这些年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到跻身万亿俱乐部,通过“押宝”京东方、“投注”长鑫存储、投资蔚来汽车等组合拳,稳扎稳打取得累累硕果,成就“合肥模式”。

特别是合肥这些年以“芯屏汽合”“急终生智”为主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,合肥经济跑出了惊人的加速度。合肥2019年至今上半年GDP逐年攀高,从3752.2亿元到5841.8亿元,这股拼劲值得敬佩。

同时,合肥与济南也可以称得上“劲敌”。2020年和2022年济南GDP均排在合肥之前;2021年和2023年合肥反超济南,相互不断你追我赶。今年上半年合肥GDP仅反超济南0.8亿元,能否在下半年拉大与济南的距离,值得期待一下。

说完经济总量,再来看最重要的经济增速。

对于城市来说,经济增速才是真正体现城市发展实力的重要评价标准,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其未来一整年的经济总量规模。

上半年,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5.5%。

24个万亿城市中,增速跑赢全国的有13座,分别为上海(9.7%)、南通(7%)、杭州(6.9%)、无锡(6.6%)、济南(6.4%)、深圳(6.3%)、郑州(6.3%)、青岛(6.2%)、合肥(6.1%)、成都(5.8%)、南京(5.6%)、宁波(5.6%)、西安(5.6%)。

上海不仅以9.7%的经济增速傲视群雄,也是上半年唯一增速在8%以上的万亿城市,经济实力强悍可见一斑。

可能令人没想到的是,如果按经济增速来看,经济总量尚未达到万亿的苏北“四兄弟”徐州、淮安、连云港、宿迁表现却异常凶猛。

虽然这些城市经济总量都未达到5000亿元,基本都在4000亿多点范围,但增速全部超过8%,而连云港的GDP增速更是达到了12.9%,增速在江苏省排名第一。

根据长三角协同发展评估与研究中心聂峰教授观察:

苏北这些城市主要是上半年开启了多个大型项目。仅连云港上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79个,完成年度目标的60.7%。而淮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达到510个,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3个、百亿级项目1个;400个市重大产业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61.6%。

可以说,项目多,规模大,加上密集签约与启动,才是上半年苏北多市经济增速超前的重要因素。

如果放眼长三角的三省一市,会发现其中41座城市,有35座城市增速均跑赢全国,占比达到85%,再次显示出长三角一体化后整体经济动能提升明显,实力远超全国其他区域城市。

回到24座万亿城市增速上,不难看出,除了北京(5.5%)上半年增速与全国平均增速持平,另有10座城市上半年低于全国平均增速(5.5%),分别为:东莞(1.5%)、泉州(3.1%)、长沙(3.3%)、福州(4.5%)、重庆(4.6%)、广州(4.7%)、苏州(4.7%)、天津(4.8%)、武汉(5.0%)、佛山(5.2%)。

长三角地区的无锡同样引人关注。

上半年无锡的增速为6.6%,虽然低于南通的7%,但依然以经济总量7105.67亿元,超南通4个身位。

甚至,无锡上半年GDP还比老对手长沙和济南均高出近百亿元,增速也是最高的。

无锡的经济增长得益于这些年的厚积薄发,很早就布局在物联网、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、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,如今这些均已是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,而物联网、生物医药、高端纺织等三个集群更入选先进制造业集群“国家队”。

同样是增速,东莞增速垫底,或许很多人没想到。

作为珠三角老牌的制造强市与外贸重镇,东莞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增速常年都在广东排名前列,全国排名也不算差。

但很可惜,由于大环境影响,东莞上半年虽然经济总量勉强越过5000亿元,但增速实在是提不起劲了。

今年上半年,东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.9%,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1.3%,都不理想;城市投资和消费数据中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.5%,但工业投资仅增长0.4%;社会消费总额增长仅3.5%,疲态明显。

东莞下半年能否找到经济增长的突破口,从眼下状况来看,实在不乐观。

不过,与东莞同为制造和外贸大市的泉州,这次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“成绩单”。

今年一季度,泉州GDP为2543.02亿元,增速-1.8%,最终在上半年增速扭负为正,同比增长3.1%。

作为全国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和出口基地,泉州出口主要以鞋服、机电产品为主,但受到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产业链外迁等影响,导致去年至今年一季度,经济总量和增速双双下滑。

外经贸纺织鞋服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在泉州举办

但是一季度后的泉州主要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发力,同比增长13.7%,在万亿俱乐部中高居第二位,仅次于上海。其中,工业投资增长16.1%,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5.2%,均表现优异。重点制造业产业中,机械装备、建材家居、食品饮料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8.9%、27.9%、20.0%,持续提速。同时,泉州积极发展光伏产业,上半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61.6%,成为未来外贸增长新动力。

郑州也值得一提,增速不慢,但经济总量令人着急。

尽管上半年郑州同比增速与深圳和杭州相当,但彼此间的经济总量已经相差十分悬殊。

上半年郑州GDP总量7008.6亿元,同比增长6.3%,不仅在全国算是领先,同时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高居首位。

遗憾的是,郑州经济总量低于无锡、长沙导致排名下滑。不过,从2021年到2022年,郑州经济始终在低速徘徊,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仅有1.0%左右。其中固然有疫情和自然灾害等原因,但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两大产业支柱——电子信息和房地产的不振。

郑州是富士康的重要生产基地,因此全市一直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。但受到全球智能消费电子产品需求下滑的影响,电子信息产业遭受了挫折。2022年,河南省手机出口额为2547.9亿元,同比下降6.6%,导致支柱产业下滑严重。

与此同时,郑州房地产市场也面临了一些困难。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,购房需求受到了一定的抑制,进而影响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。

2006年,全国GDP突破21万亿时,上海市凭借12%的增速,GDP超1万亿,开启中国“万亿城市”的概念。

直到2021年,东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以来,全国24座“万亿城市”的格局维持至今。

无论随后是全国“10强”还是“20强”,城市排名始终是围绕万亿城市进行。

万亿城市不仅是城市整体实力的展现,更是属于每个城市的荣耀,一直有很多城市在你追我赶,拼命希望挤入其中。

因此在24座万亿城市之外,有的机构还参考2022年城市GDP排出了“30强”名单。

今年上半年城市GDP排名中,24座万亿城市后面还被列出了烟台(4705.65亿元)常州(4525.4亿元)唐山(4339.1亿元)大连(4189.5亿元)温州(4025.9亿元)徐州(4009.09亿元)6座城市。

2022年,这6座城市2022年GDP均在8000亿元以上。其中常州、烟台超过9000亿元,唐山接近9000亿元,因此也被称为“准万亿城市”。

可以说,这几个“准万亿城市”正摩拳擦掌,希望补上去年的遗憾,正式迈入万亿城市行列。

常州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是“决胜之年”,因为去年GDP为9550.1亿元,距离万亿城市就差“临门一脚”,如今更是信心百倍。

江苏是万亿城市最多的省份,已经有苏州、南京、无锡、南通4座万亿城市。从常州目前经济总量及增速来看,今年“入圈”也指日可待,有机会成为江苏第五座万亿城市。

烟台也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立下目标:2023年增长5.5%以上,争取突破万亿元大关

如果烟台顺利晋级万亿城市,那意味着山东将继济南和青岛之后,拥有第三座万亿城市,对山东省内经济的提振,特别是胶东半岛意义重大。

唐山虽然没有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确立“万亿”目标,但提出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.5%左右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%以上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%以上……”仅从目前数据来看,上半年已基本实现。

唐山传统产业以钢铁、机械、化工和建材为主,这些年通过承接北京的外溢资源,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、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支柱的产业体系,经济状况在河北省排名一直靠前,即便今年没能破万亿,未来两年内也一定会实现。

此外,温州和徐州上半年经济增速分别为7.5%和8%,整体产业经济也持续向好,基本盘不错。如果不出意外,上述两座城市在今明年跻身万亿城市,也不并不意外。

不过,现在还只是上半年的GDP和增速数据,在新的内外部环境下,上述这些城市是否会有更大的变数,又是否会产生更令人惊喜的“黑马”,需要我们持续保持观察。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